在武夷山茶叶界,有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那就是曾被人称之为武夷山茶叶界怪人的福建省著名茶人,武夷山市中远生态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龚雅玲。在春茶飘香的季节,笔者走访了中远公司位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山深处的有机茶基地,见到了正在指挥工人做茶的龚女士,中等偏小的身材,俨然是一位慈眉善目的大姐,很难想象这位看去还有几分柔弱的女性,能够在远离亲人,远离繁华都市生活的大山里,坚守十年,矢志不移研发有机茶。近年来,龚雅玲又对武夷山传统的红茶制作技艺进行改良创新,在武夷山红茶界掀起了一场革命,成为引领武夷山有机茶走向世界的领军人物。
【一】
出生于1950年的龚雅玲,自1969年分配到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工作后,就一直与茶叶打交道,先后从事过茶叶栽培、生产、加工、出口销售等工作。期间她还多次应一些地方政府和茶企的邀请,先后到莆田、永泰、武夷山等地,指导当地茶农种植、加工茶叶。1986年她作为特殊人才,被福州市茶叶公司聘为业务科长,专门负责茶叶出口业务,是福建省为数不多的熟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等各种茶叶制作工艺的茶叶专家。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她第一次到武夷山辅导茶农和收购茶叶时,武夷山的丹山碧水和岩骨花香的武夷岩茶就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中。从那时起,她对武夷山和武夷茶就有一股特殊的偏爱,在心底深藏着一个挥之不去的愿望,那就是有机会要做一个武夷山茶人。
2000年,龚雅玲获悉武夷山市有意出让一块500多亩荒芜果园的消息后,她立即与家人商议,决定辞职到武夷山发展茶叶,然而她的家人对她在知天命之年放弃舒适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到偏远的武夷山去做茶表示反对,武夷山茶叶界的老朋友也纷纷劝她不要去冒这份险、吃这份苦。开弓没有回头箭,看去柔弱,其实性格刚强的龚雅玲没有听从亲友的劝说,毅然决然地在50岁那年,辞职下海,带着500万的资金,闯进了武夷山,实现了她当年的梦想,成了一名地道的武夷茶人。放着省城待遇颇高的工作不做、舒适的日子不过,跑到山里来当茶农,甘愿吃苦受累,她成了亲友们眼中的怪人。
这片500多亩的荒芜的果园位于武夷山度假区边缘的仙店村和前兰村之间的毛碓岭,山高路险,不通车不通电,杂草比人还高。龚雅玲领着一帮工人住茅棚、喝凉水、啃馒头,开路、垦荒,苦干了两年多,硬是将一片荒山变成了漂亮的茶园。茶园里除了种植大红袍、水仙、水金龟、白斗、白鸡冠等二十多种武夷名丛外,还种有福建省茶叶研究所郭吉春教授培植的二十多个品种,这片茶园也因此成为郭教授的品种试验基地。继成功开辟这500多亩生态茶园后,龚雅玲又先后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建阳坳头、光泽干坑建立了两个面积达1200多亩的生态有机茶基地,成为武夷山拥有有机茶基地最多的茶老板之一。她注册的福建省武夷山市中远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也成为武夷山知名的茶叶企业。当年对她不理解的亲友也开始对她刮目相看。
做健康的有机茶,这是龚雅玲坚定不移的制茶理念,在负责福建茶叶出口贸易期间,她曾多次遇到因茶叶农残超标而被外商拒收的事件,因此有机茶的理念在她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她知道二十一世纪,在欧美、日本等国近乎苛刻的检验标准下,只有做有机茶才是茶产业发展的唯一出路。尽管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有机茶标准,也没有下达相应的试验课题,但这并不妨碍她对做有机茶的探索。
有机茶基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土壤、空气、水源不能有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不能超标。因此龚雅玲在茶园的管护上,只能采用纯物理生物防护和施自制的有机肥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按照国际上茶叶检验和有机茶的相关标准,没有用过一两农药,也没施过一斤化肥,逐步探索出了一整套栽培和制作有机茶的经验,为武夷山有机茶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由于有机茶的管护和制作有极其严格的要求,有机茶比常规茶的管护制作成本要高出30—40%,因此有机茶售价也要比一般常规茶相对更高。由于有些消费者对有机茶和常规茶的概念认识不够,对有机茶较高的价位不太理解,因此龚雅玲生产的价位相对较高的纯天然有机茶,在当地的旅游市场上缺少价格竞争力,手下的员工曾多次向她建议,也向外收一些茶青,做一些迎合市场的常规茶,以获取更高的利益,这些为老板赚钱的建议都被龚雅玲断然拒绝。宁可少赚钱,“苑芳”生态有机茶的牌子不能砸,中远公司做有机茶的理念永远不能变。
【二】
2004至2005年,红茶市场低迷不前,制作成本越来越高,价格却难以上扬,一斤上好的红茶只卖到五、六十元,红茶界人士士气低落。龚雅玲在与桐木正山小种红茶制作传承人江元勋商讨对策时,提出要大胆创新,努力开发新产品,以提高茶叶的经济效益。2005年,江元勋在龚雅玲的建议下,尝试用茶芽制作高档绿茶,由于武夷山茶叶茶哆酚等物质含量高,茶色偏暗,效果不尽人意。面对失败,龚雅玲经过总结分析,认为作为世界红茶的发源地,研发新产品的主攻方向还应放在红茶上,在研发红茶新品种上做文章。
为开拓思路,寻找依据,龚雅玲走遍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山山水水,试验了区内各个山头可做正山小种红茶的的各种茶叶,并拜访了区内出身正山小种红茶世家,今年已六十多岁的老茶农郑成跟等老前辈,与他们进行了深入探讨,思路逐渐明朗清晰,认为传统烟熏红茶,虽然具有色泽乌润、汤水浓厚,具有桂圆汤香的品质,但也存在污染物超标,滋味不够清、鲜等不足。正山小种红茶要彻底摆脱困境,就应大胆打破传统红茶制作观念的束缚,研制全新的产品。
经过深入的调研加上她丰富的制茶经验积累,龚雅玲对拟试制的新品红茶在理论上进行了初步的界定,既新产品应是介于红茶和乌龙茶之间,与传统红茶截然不同,要接近自然,尽量保持原汁原味,在香型上要有独特的花香、果香、蜜糖香。
依据这一思路,龚雅玲组织茶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反复试验,2006年春龚雅玲采用采自保护区内两个基地的茶芽尖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红茶的高档红茶珍品。新产品每斤含6至7万颗芽尖,外形细小紧秀,似人的眉毛,呈卷曲状,口味独特,产品一出世,就在茶叶界引起强烈震撼。龚雅玲将用清明前茶芽尖制成的新品红茶命名为“金韵眉”,将用一芽一叶制成的新品红茶命名为“银韵眉”。“金”字一者表示珍贵,二是新产品毫峰披霞,金光透亮,汤色金黄。“韵”字是指新产品是介于红茶与岩茶之间,口味既有红茶的甘醇,又有岩茶的岩韵,韵味无穷。“眉”字是指新产品外形细致俊俏,似人的眉毛,同时又含有长寿、长久之意。于此同时江元勋也独自成功研发出了与“金韵眉”和“银韵眉”相类似的产品,并命名为“金骏眉”和“银骏眉”。两家企业同时诞生的新产品,外形相同,口味也大体一致。
由于金韵眉发酵度仅有传统正山小种红茶的六到七成,且无烟熏,所以既保持了红茶的甘醇,又具有乌龙茶的清纯、鲜活,融花香、果香、蜜糖香与一体,汤色金黄,清澈透亮,香气浓郁,口感不苦、不涩、醇和、甘滑,12泡仍有余香。金韵眉的品质特征与当时提出的发展思路完全一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因此,2007年一上市,就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引起强烈震撼,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捧,并一举夺得第八界“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成为当年武夷山唯一获奖的品牌。金韵眉、金骏眉的诞生成为武夷山红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
【三】
如今的龚雅玲已经成为武夷山有机茶生产的领军人物,公司注册的“苑芳”牌系列有机茶也已在海内外茶叶市场上声名鹊起。除了金韵眉、银韵眉和工夫红茶外,还有武夷岩茶系列的有机大红袍、肉桂、水仙、水金龟等品牌。产品先后通过了QS认证和德国BCS、美国NOP、日本JAS、国内的有机茶认证,成为武夷山第一个获得国际国内双重认证的茶叶企业。在中国茶学会举办的第七、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一等奖、特等奖,2008年第二届海峡两岸茶叶博览会主委会还将公司生产的金韵眉、银韵眉列为博览会指定礼品茶。十年磨一剑,目前公司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正在向着省级龙头企业迈进。